close


【河童橋吃完午餐後】,沿著河右岸走去,一路樹木參天,溪水潺潺,這裡聽不見剛剛在河童橋附近
吵雜的喧鬧聲,只有鳥兒們此起彼落優美的叫聲,輕快悅耳像是歡迎遊客的造訪一般,
偶爾,擦肩而過的遊客也會互道午安。從這裡開始健行的人數就比前段要少一些,大部分的遊客好像
只停留在河童橋附近後就折返回巴士總站了,似乎只有內行人才會繼續往前行。


【正當陶醉在這一片如詩如畫的森林中】,突然間,遊客們都一一拿出相機,朝樹上拍照,
原來是一隻正在梳理毛髮的猴子,距離雖然很近,但是牠一點兒也不受遊客影響,
自顧著梳理彷彿無視於我們的存在,偶爾才會抬起頭看看圍觀的觀眾。


【這裡溪流非常乾淨】,可以看見魚兒自在的游來游去,仔細看這魚好像是這裡的名物--岩魚,
據說是『上高地食堂』的招牌名物是1500円的『鹽烤岩魚定食』,莫非就是這種魚?因為不順路的關係,
我們並沒有機會吃岩魚定食,只好指著魚對著寶貝兒子開玩笑的說,在這標高1500公尺的乾淨水域裡
生長的魚,因為寒冷的關係,肉質必定非常有彈性,而且因為無汙染的關係也一定非常美味,
結果寶貝兒子瞪了我一眼,還搖搖頭說:『唉! 家庭主婦、歐巴桑!』
過一會就在路邊又有人拿起相機拍呀拍,原來是一朵像是吊鐘般的紫色花朵,本身並沒有研究上高地
的植物,就順手拍了下來,沒想到稍後回到松本市吃晚餐的時候,在餐廳牆上貼的植物圖鑑看到它,
回台灣一查,才知道它的名字是ヤマホタルブクロ(山蛍袋),在梅雨時開著赤紫色的花、在初夏時開著
淡紅色、白花。

【這裡的氣候非常宜人】,原本以為海拔1500公尺的山上應該會有點冷,吩咐老公及寶貝兒子
得帶著外套禦寒,沒想到一路走來一點寒意也沒有,反而是因為清新的空氣伴隨著涼爽的溪水,
讓人不覺心曠神怡、身心舒暢。

【這裡就是明神橋】,過了這座橋我們就要折返往巴士總站走去,走到這裡,
已經是到了行程的三分之二,也開始有點疲累,我們在河岸休息片刻補充體力,準備好一鼓作氣走回巴士站。


【甚麼?明神池要收費?】,是的!雖然不多,不過老公對日本神社有所顧忌並不同意我們進去,
只好拍個到此一遊的相片留念。明神池是在還沒過橋的左手邊一個不起眼的小徑進入,
繞過嘉門次小屋就可以抵達了,嘉門次小屋是1880年由一位日本的登山嚮導上條嘉門次所建立的。
前面提到的英國牧師ウェストン寫了有關日本阿爾卑斯山脈的書,當時是由上條嘉門次擔任嚮導的工作。
這裡據說可以吃到古法烤岩魚,可惜我們已經吃飽了。


【明神館】是過了明神橋後不遠處就是了,館前有公廁,而這是過橋後到巴士總站及遊客中心前
唯一可以上廁所的地方,明神館是一處平價旅館,一泊二食大概是10000~14000円左右,
但是沒有接駁車完全得靠走路,巴士站到這裡走路須要四、五十分鐘,並不適合長途跋涉帶著大堆
行李的遊客,倒是適合繼續前往德澤的登山客住上一宿。

【明神館前的這個路標】,看了就知道還有三公里要走,雖說三公里似乎很長,
但是沿途有美麗景緻為伴就一點兒也不辛苦了。


【明神橋就是在這明神岳的山腳下】,依照指示牌便可以很容易就對照出主峰的位置,
喜歡爬山的朋友應該會喜歡來這裡挑戰它吧。

【一路上的細石頭】非常潔白,猜想應該是山上的融雪夾帶下山的,
由於上高地在每年11月到隔年4月封山,或許這些路徑其實就是融雪後的水道,才會如此潔白乾淨。
從明神橋一路上到這裡看不見幾個像我們一樣悠閒的遊客,倒是遇見兩、三個外國登山客們背著
沉甸甸大背包,一副趕路的模樣,應該是爬完明神岳下山的吧?!


【上高地遊客中心】 ,非常有設計感的建築,走到這裡,大家都累了誰也沒興致進去參觀,
遊客中心距離搭車的巴士總站只需5分鐘,到了這裡人也多了起來,
遊客中心一旁有一些桌椅可供遊客使用,大部分應該是來河童橋後在這裡休息的遊客,
大部分的人在這一旁休息後就會往巴士總站的方向移動。
這次能到這裡健行,享受這一片大自然的寧靜及美景,真是一種說不出的幸福!

【巴士總站】,找到4號站牌,這裡就是回新島島轉電車的乘車處,
其餘還有往新宿及高山市等地的站牌,坐車之前得先到售票處拿車票換取整理券,
只要告訴他你想要搭的班次就可以了,整理券上會印上時間及排序號碼,之後,
就可以在巴士站附近的商店街閒逛,或是在廣場上的椅子坐著休息,等時間一到,
站務人員叫到你的號碼就可以上車了,當天雖非假日,但是巴士站裡到處都是等車下山的遊客,
我們將近4:10左右到達車站,下一班車的時間是 4:45,但是因為人潮太多,
站務人員耐心解釋說,想搭4:00離開的遊客遲遲無法運送完畢,可能會晚幾分鐘發車,
後來還好客運公司臨時調派車輛,沒有影響到我們,發車的時間也才晚三分鐘,
但是,親切的站務人員又是鞠躬又是哈腰的,讓人不佩服日本人處理事情的認真態度。
全站熱搜